欢迎您的到来 这里是江南电竞app下载的官方网站 江南app江南电竞江南电竞下载
热线电话:135-6226-8523
江南app

金沙江朱啸虎: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时间:2025-05-15 作者:江南电竞

  

金沙江朱啸虎: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朱啸虎的新办公室依然隐匿得极为幽深。沿着长长的过道前行,在其尽头有一扇紧紧闭合的木门。这扇门颇为奇特,上面竟未安装把手,仅镶嵌着一块银色的门牌,上面写着“金沙江创业投资(GSR Ventures)”,这便是仅有的提示信息了。仅从这一情形推断,老板十有八九是个恨不得把自己深埋起来、不让人轻易发现的隐士般的人物,然而,这个老板正是朱啸虎。在移动网络的激烈竞争氛围里,他非常热衷于为各类项目呐喊助威。当AI的新浪潮澎湃而至时,他依旧慷慨地分享自己的观点——翻来覆去,其高频率提及的主题和词汇总是围绕着“商业化”。

  在谈及投资AI应用的思路时,他表示:“仍有部分人热衷于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像AI Agent就十分热门,AI Coding看起来也很酷炫。但我们着眼的是更务实的项目,关注的是其能否实现商业化,谁会为其买单?销售周期是多久?是否一见面就能达成签单?商业化有没有可持续性?是否有较高的用户留存率?相对而言比较现实。”

  在谈到备受瞩目的具身智能时,他毫不客气地给这股热潮泼了冷水。他表示:“我们的天使基金在过去数年里投资过一些具身智能的早期项目,近几个月一直在撤资……我问这些项目的几位首席执行官,你们潜在的商业客户会在哪里呢?我觉得他们所说的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客户,有谁会花费十几万元去买一个机器人来干这些事呢?”

  处于风口浪尖的宇树,他也没有松口:“鉴于当前的环境,宇树仍有登上科创板的可能性,并且表现会十分好,不过我们将这种投资称为投动能的投资,我们仍旧是倾向于投资基本面。”

  这里暂且停一下,该怎么样看待朱啸虎的评价呢?首先,这属于典型的朱啸虎风格的“识”,也就是“在有分歧时买入,在一致时卖出”。以前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ofo小黄车,朱啸虎很早进入,当估值迅猛攀升,其他投资人纷纷追加投资时,他却开始转让股份,着手退出了。此外,对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这类概念不看好,这并不等同于完全否定机器人领域。王兴曾谈过对人形机器人最终走向的观点,大致是说,机器人是怎样的形态,他并不在意,之所以做成人类的形态,是为了顺应社会的普遍认知。换个角度来说,当众多投资人都跑去杭州等待宇树的老股时,人形机器人是不是有点过于热门了呢?在热潮之中保持冷静,这恰恰是早期投资人最为关键的素养。

  当然,最让他激动不已的,莫过于谈论自己在一线所目睹的项目,讲述那些数据的起伏了。“你晓得这样的产品去年的收益是多少吗?7000万美金呢。一家创立了两年多的企业,就靠一个极为简易的产品,去年收益就达到了7000多万美金。”“收益的月环比增长为20%,这一个数字确实令我兴奋异常,所以今年我们要比去年忙碌许多。这全然是一种由数字驱动的投资逻辑,并且通常是无需烧钱的。”

  上月,金沙江创投才宣称完成了一项与科勒资本的S交易,金沙江是主导者。大家都清楚,这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不过朱啸虎心里有自己的想法。“讲真的,S交易确实不易开展,由于任何一项交易都存在诸多方面……因而我们仅有一个考量,那就是让老LP的利益达到最大限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的条件都能够协商。”

  我记起比利·怀尔德的《控方证人》当中的那位刑事辩护律师。那个中年男子有些胖,刚做完心脏方面的手术,然而在修养的时候却接手了一个凶杀案。一回庭审完毕之后,友人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他缩在座椅上,快速地说出了如下的话:“我当事人的生命危如累卵,他的生命才是最要紧的……要是我觉得气息短促,那我就含上一片药,或者两片。”所谓的职业操守,说起来也就是拿了那份报酬,就要忠于那份工作。

  在下行周期当中,有一部分人渐渐对理性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然而朱啸虎必然是理性的坚定信奉者,他信赖逻辑,精于精密的运算,始终能够辨别出主次与轻重,并且明白自己所应坚守的原则。

  在“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此峰会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投中网与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展开了一场对话。

  投中网: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你所做出的最能体现自身价值观的一项投资决策是什么呢?

  朱啸虎表示,最为典型的情况便是他们没涉足所有的基础模型,大体上把精力集中在应用与消费端。他们一贯秉持的投资理念就是要聚焦于能够呈现出清晰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这一投资策略在过去20年中一直被他们所坚守。说实话,去年的这样一个时间段,不投资大模型是存在诸多争议的,然而到了现在,可能基本上就不存在争议了。所以从一开始就如此明确不来投资,这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特色。

  朱啸虎表示,没错,己方一直较为理性,起码能够算得清账。大致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可能会以何种方式实现商业化,商业化的潜力在何处,即便短期内未能商业化,这并非重点,重点在于长远来看要怎样商业化,自身的壁垒又在何方。

  朱啸虎表示:我们去审视游戏发展到最后的局面,竞争最终会呈现出何种状态,若要弄清楚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话。讲真的,我们所投资的诸多企业都是到较后期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商业化的。就拿小红书来说,我们对其来投资的时候,它还仅仅是香港购物指南PDF呢,也就是在仅仅两三年之前它才开始有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不过由于它始终在做购物分享相关的业务,所以商业化必然不会成为难题,有些情况还是能够被预见的。

  朱啸虎表示,这样的一种情况较为少见,我们的行事风格在于算账。即便没有收益也无妨,那时我们会关注数字,关注你的客户获取成本以及客户留存率。我和Richard这两位合伙人的风格十分契合,都是在计算数字。你得证实你的数字符合我们的逻辑与标准,至于讲述何种故事,我们并不是很在意,因为故事在很多时候变更得极为迅速。小红书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最初它只是香港购物指南的PDF,当时这一个故事想必无人愿意投资。A轮的法律文件已经拟定完毕,我们原本是要与另一个基金共同投资的,然而那个基金不再签字,于是我们便全盘接手了。所以你最初讲述的故事,或许到后来都可能会发生改变,但是像用户获取成本以及留存率这些数字才是更为本质的东西。

  投中网:从现在回顾过去,不投资大模型成了一个更为正确的决策。不过在去年的时候,外界也许包括有限合伙人(LP)在内都会存在一些质疑,在这种情形下,你会如何回应这些质疑呢?

  朱啸虎表示,去年的时候,确实受到了诸多质疑,有限合伙人(LP)或许不会直接表明态度。然而,今年2月他在新加坡见到许多美元LP时,这些人对他说“谢谢你们,在基础模型上未曾浪费一分钱”,如此一来,大家对他的信任度反倒提升了。在初始阶段就能做出清晰判断,这是早期投资人最为宝贵的品质。

  朱啸虎表示:把账算明白也是件很有趣的事。让我最难以入眠的就是账算不明白,在这种时候确实会辗转反侧,无法确定这件事到底是否可行。要是能把账算清楚,我就会特别安心,每晚都能睡得很踏实。

  投中网:有一种观点认为,投资包含一部分技术成分,还有一部分玄学成分,您是否对技术部分更感兴趣呢?

  朱啸虎表示:二者都很重要,要把账目算明白也是得讲究点运气的。并非是只要账目算清楚了,就必定能在这条路上取得成功。创业着实是困难重重,犹如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般,其中存在着太多的陷阱了。把账目算清楚,至少在跨越那些陷阱时,难度或许会降低不少。所以这只是降低了对运气的依赖程度,但这两者并不相互抵触,两者都是必需的,这两者确实都不可或缺。

  投中网: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你所思考清楚的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这件事对金沙江的投资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朱啸虎表示,自己近期绘制了一幅图,这幅图包含两个维度,其一是共识,其二是商业化。讲真的,在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当中,共识和商业化常常能够同时达成。不管是短期的商业化,还是长期的商业化,总归是能发现商业化路径的。就像过去优酷、土豆这类长视频网站一样,起初大家也都觉得要实现商业化是十分艰难的,不过后来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也是乐意在长视频上付费的,只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罢了。

  当下,诸多赛道的状况着实难以明晰,不过共识却极为集中。于是,我们目前只考量两个方面,其一是共识的程度高低,其二是商业化的潜力大小。去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既缺乏共识,商业化路径又十分清晰的赛道,这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例如消费和AI应用。消费并非绝对没共识,也许是很多基金无法涉足消费领域,从而致使消费类公司性价比极高。AI应用在去年基本没达成共识,大部分资金都聚集到基础模型方面了。今年,这两个方向均出现了一些变化,AI应用和消费的共识开始逐渐形成,但我认为当下仍然是投资消费和投资AI应用的良好时机。

  朱啸虎表示:开源并非说明不存在商业模式,安卓便是极为典型的开源范例,其商业模式非常明晰。然而DeepSeek却大不相同。如今为何腾讯之类的公司开始全力投入DeepSeek的怀抱呢?这是因为DeepSeek不但不思索商业化的问题,而且不在乎用户,甚至数亿用户都能够出让给生态伙伴,任何一方都能够接手满血版的DeepSeek。这差不多是一种完全开源的策略,与其他情况全然不同。

  投中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存在高度共识,然而却缺乏商业化路径,去年是大模型,那么今年的典型会是什么呢?

  朱啸虎表示,在他个人看来,今年当属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当下极为热门,不过他觉得其商业路径依旧不明晰,人形机器人尤其如此。他常常打趣说,如今人形机器人都能翻跟头了,可商业化的方向在哪呢?以前,做研究是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来源,需求方要么是高校,要么是同行竞争对象,而现在又多了一种新客户——央企,买回去用于前台展示。然而,这类客户并非是他所青睐的,他所期望的是可持续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模式,目前在这方面还难以看到。由于现在大家的共识高度一致,估值迅速攀升,这就成了早期风险投资(VC)想要避开的赛道。

  朱啸虎认为,关键之处在于是否为客户缔造了持续的价值,这样客户才会不断地付费购买。那种只是被买回去用于研究,或者被买回去当作展示品的情况,并非是我们所说的商业化概念。当然,鉴于当前的环境,宇树是有登上科创板的可能性的,而且可能会有很不错的表现,但我们将这种投资称为投动能的投资,我们更倾向于投资基本面。

  投中网问道:如此说来,要是当初投资了宇树,现在回过头看,这是否属于与您价值观相悖的投资呢?

  朱啸虎表示,通常而言,要是看不到商业化的途径,且共识又极为聚焦,那往往就是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的确,我们的天使基金在过去数年间投资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近几个月来一直在退出这些项目。当下共识高度集中,存在退出的时机,然而商业化的路径确实不明朗。我询问这几位CEO,你们潜在的商业化客户在哪里呢?我觉得他们所说的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客户,谁会花费十几万去购买一个机器人来做这些事呢?

  投中网消息称,DeepSeeK以及中国科技股十姐妹正在吸引海外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重新做评估,您在朋友圈也曾提到“2025年是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开端。”具体而言,您认为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在叙述方面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呢?这是否会促使一部分美元有限合伙人(LP)再次将目光转向中国呢?

  朱啸虎称,2月在新加坡时见到了一些美元有限合伙人(LP),他们有了些感觉,不过这种感觉要真正传导至一级市场还得花费些时间。通常是证券交易市场率先有反应,对冲基金来购入中国资产,等它们盈利了,一级市场的人才会有所行动。朱啸虎还跟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打趣说,或许得恒生科技再上涨半年才行。所以朱啸虎也期望恒生科技能够持续上涨半年,到今年11月的时候,他觉得LP的反应可能会比较显著一些。

  朱啸虎表示,没错,时间必须充足,起码要能证实这并非转瞬即逝,而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通常耗时较长,就拿早期投资来说,基本上要经过8到12年才能清楚看到大规模的退出情况。如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一样,美国近两年科技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也非常少,基本上需要8到12年才能清楚看到有显著的现金收益(DPI)回流。

  投中网:在今年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下,金沙江整体的策略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去年我们交流的时候,你提到要坚守,不离开牌桌。

  朱啸虎表示:过去数月我们的确目睹了诸多乐观要素,恒生科技仅仅是其中之一。更为关键的是,在一级市场里,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我们都发现有不少从事AI应用的企业,它们的收入增长极为迅速,这个月相较上个月收入增幅在20%以上,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你们或许对这一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想当年团购盛行之时,月环比涨幅达到20%,那样的上涨的速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如今,我们在AI应用企业中看到了与团购早期相同的上涨的速度,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只是出现在美国,在中国亦是如此。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中国企业不太乐意花钱,然而在中国的AI应用公司,尤其是面向企业(to b)的AI应用公司中,我们得知了月环比20%的上涨的速度。因此,今年我们可能会加快在中国和美国的投资步伐。

  投中网:大体而言,今年众人都在对AI来投资,而对AI的投资主要集中于AI应用方面,您认为当下人们的共识与分歧点分别是什么呢?

  朱啸虎表示:共识依旧十分模糊。有部分人仍然偏爱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概念,就像AI Agent极为火爆,AI Coding看起来也很高大上,仿佛能够完全取代程序员。而我们所关注的是更为务实的项目,在乎的是其能否商业化,由谁来支付费用?销售周期有多久?是不是一见面就能达成签约?商业化有没有可持续性?用户是否有留存,是否有很高的留存率?相对而言比较实际一些。

  投中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今年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对于AI应用而言,是否到了适宜下注的时机呢?也有部分人认为,AI模型的能力仍要进一步发展。

  朱啸虎表示:在一线所感知到的情况让我们觉得时机已成熟。正如之前所说的,这样的上涨的速度十分罕见,说实在的,在过去的数年里都未曾出现过。此外,我认为基础模型的能力已经相当强劲了,也许在现有基础上还能够再提高10%或者20%,不过这并不重要,即便没有这种提升也无妨,它已经很不错了。如今的模型能力在诸多场景下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用户愿意为此付费,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朱啸虎表示:当下,说实话,能赚钱的领域大家都希望低调行事,不过我能分享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创业者做出了一个AI硬件,那是一张薄如名片的金属卡片,把它贴在手机背面,像我们这样进行访谈时,它就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就技术层面而言,肯定不算难,就是接入了ChatGPT。你晓得这样的产品去年的营收是多少吗?7000万美金。一家创业才两年多的企业,靠着一个极为简单的产品,去年就有7000多万美金的收入。所以机会确实非常多。当然了,由于没保密,众人都知晓了,现在深圳有许多公司正在用集装箱把这类AI会议纪要产品运往美国销售。

  朱啸虎表示,你可能觉得问题已解决了,如今手机既能录音,又能将录音传至GPT来制作纪要。这类产品仅有微小的改进,它配备了硬件,有四个喇叭,要是我们之间距离较远谈话时,它也能够很好地采集声音,并能区分出每个人所说的话。就凭借这些小的性能优化,其销量就非常可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别认为现有的产品已经尽善尽美了,也并非一定要有那种特别巨大的科技进步才行,只要你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出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的提升,用户就乐意掏腰包。很多时候确实不需要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阳春白雪般的东西。

  投中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下人们对AI(AI)的需求,不过是制作一个PPT或者生成一篇文档。您认为在未来的AI应用领域,是否会出现当前完全没有办法想象,却能满足我们全新需求的事物呢?

  朱啸虎表示,他们一直都不期望创业者去开拓市场。开拓市场太过耗费精力,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再拿做会议纪要的事例来说,全世界内做会议纪要的企业有数十家,它们的上涨的速度都极快,基本上月环比增速都在20%以上。美国有一家名为Abridge的公司,从事的是医生与病人之间问诊的人工智能业务。医生在接诊一个病人时会询问很多问题,人工智能会自动将这些音频记录下来转化为文字,接着依据美国各个州不同的格式转化成病历,填入系统当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这样的产品在美国的商业化进程十分顺利。还有从事兽医相关会议纪要的,甚至有做上市公司财报会会议纪要的,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召开财报会,都要回答众多分析类的问题,相关这类的产品会自动接入并做会议纪要。朱啸虎他们还投资了一家中国公司,此公司在日本做会议纪要也做得相当出色。

  你瞧,仅仅这么一个小的功能点,就足以让全球数十家公司的收入实现迅速增加。在不同的场景中都有公司涉足于此,这表明这个需求点极具影响力。并且,这一功能点是大型模型最容易着手去做的,根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不过得把一个特定的细分场景做精做透才行。

  朱啸虎表示,我们一定要密切留意市场动态,还要与创业者深入交流,确切明白他们在一线的真实感受,清楚客户的体验如何,知晓收入的增长速率怎样。这就是怎么回事尽管月环比仅仅增长20%,这一数字背后的实际数值其实很小,但我们正真看到这个数字就会觉得很欣慰,这和当年投资团购网时的情形如出一辙。用不了多久,半年时间就能有很大的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提前进行布局的时期。

  投中网:曾经用于审视移动网络的那套逻辑框架,如今能否直接套用于AI应用之上呢?

  朱啸虎表示,没错,在移动网络的发展历史中,当年的业务大多数都是面向消费者(to c)的。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上涨的速度较快,这是能够被理解的。然而,今年出现了许多面向企业(to b)的应用,面向企业的业务上涨的速度能达到与面向消费者的业务相同的水平,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投中网:您怎么样看待本月十分火爆的Manus呢?它是否会让您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呢?

  朱啸虎表示,在他看来,极为关键的考验在于用户是否乐意付费。那些看上去很酷炫的东西,最终客户究竟是否愿意为你所提供的成果买单,这一点很重要。由于其服务成本颇高,执行一个任务可能至少要消耗数美金,也许要收取10美金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成本回收。花费10美金去完成一项任务,他觉得这相当困难。所以,商业化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检验你的产品是不是达到了用户所要求的质量,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毫无用处的。

  投中网:你是对这一个项目不抱期望,还是对所谓的AI Agent这件事不看好呢?

  朱啸虎表示,之前自己所谈及的均为Agent,例如在医生与病人问诊场景下的便是一种垂直行业Agent。如今,垂直Agent不但易于打造,而且商业化难度较低,服务成本也不高。说实话,就通用Agent而言,目前他并不看好,他认为其交付质量尚未达到能够商业化的水平。此外,通用Agent是大厂才有的机遇。他当下最为期待的是微信的Agent。举例来说,当他和他人聊天提到下次开会的时间时,该Agent能自动将此信息添加到日历里,并且帮忙预订机票和酒店,这些都是大厂才有的机会。通用Agent需要入口,在微信里集成是最为便捷的。当然,当前在中国,这种场景在前端很难实现商业化,只能在后端进行商业化操作,像预订机票和酒店这种。这就要求必须充足智能,客户才会真正放心把事情交给它。如今,他觉得智能水平还未达到相应程度,基础模型也未达要求,还需要一些时间。

  投中网:你们今年对这些AI应用来投资,是否会感觉其热度比去年更高,所以要去争抢项目呢?

  朱啸虎表示:已经有这样的情况了,特别是在美国这样的一种情况很明显,在中国如今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态势了。

  投中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截至今年年末,是否会有那种被称为超级APP的事物出现呢?

  朱啸虎表示:我认为现在还为时过早。抖音是在iPhone 4问世3至5年后才诞生的,iPhone 4推出两年后,第一款火爆的APP是《愤怒的小鸟》。对于C端(客户端)而言,这种超级APP的出现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在B端(企业端)我们已能明显看到(成果)了。在B端,我们如今的检验标准是在6到12个月内达到1000美金的年化收入,最好是在6个月达成。真正优秀的公司现在基本上6个月就能实现1000美金的年化收入,这在以前是很难来想象的,而如今至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朱啸虎表示,规模没那么庞大,中国的应用也需要走向全球化。他总是对中国AI应用创业团队讲,一定要想明白,也许当下切入市场的时机确实比较早,可是到了明年,或许就会有许多人涌入,价格会被压到极低,因此必须把一只脚迈向海外。海外是盈利的来源地,而在国内则是用来测试产品是不是存在需求、质量如何,毕竟中国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比其他几个国家的用户高得多。

  朱啸虎表示:大家都在关注,不过众人的共识尚未达成高度统一。我们更倾向于那些并非完全基于AI的项目。完全属于AI的项目到了明年或许就会变得很廉价,是因为在中国竞争极为激烈,纯粹的AI工具毫无壁垒可言。即便你着手得早一些,但是最多在6到12个月内,其他人都会追赶上来。与之相反,存在一些AI没办法完成、必须依靠人工去做的事情,这反而会成为一种壁垒。其他投资者可能会觉得那种一半人工一半AI的项目太过土气,没什么价值,然而我们却认为这是一种壁垒。

  投中网:在你看来,之前的大模型“六小虎”可能会出现几个能够留存下来呢?若要留存下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朱啸虎表示,在他看来,开复的想法最为明晰,那便是去接纳DeepSeek,然后基于它来打造应用。如今再去构建底座模型已经没多少价值了,要是想做底座模型的话,或许还得跟DeepSeek相兼容才行。千问原本就和DeepSeek相兼容,至于其他的基础模型,在未来最长不超过6到12个月的时间里,可能都得考虑是不是要与DeepSeek兼容。倘若全球超过50%的程序员都运用DeepSeek开发应用,那么兼容无疑是最优的抉择。

  投中网传出消息:听闻月之暗面依然在持续进行模型研发工作,金沙江身为间接股东,是否会推动撤资呢?

  朱啸虎表示:自己不清楚该如何退出了。不难发现,美国在去年的时候,二线大模型大多数都存在并购的机会,投资人差不多都能带着本金和利息全身而退。而到了今年,美国剩余的大模型公司想要进行并购就十分艰难了。朱啸虎认为,在中国这一情况更加艰难,因为中国原本就缺乏并购文化。

  投中网:提一个略显哲学性的问题,倘若未来AI和机器人替代人类开展工作,这会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呢,还是会沦为另一种剥削人类的工具,从而加剧人类的异化现象呢?

  朱啸虎表示:这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说实话,在我们看来,所有的政府都还未思考清楚。具身智能距离我们还较为遥远,不过AI这一轮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极其巨大。我们已发现,在众多具体的岗位方面,今年的需求数量可能会削减50%,明年也许还会再削减50%。就拿AI Coding来说,去年AI Coding只能实现20% - 30%的人力替代,如今或许能达到50% - 60%,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这样一个时间段也许会达到80% - 90%,这样的一种情况对程序员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至少当下美国的大规模的公司提供给程序员的岗位已经很少了。首先,不再招聘新员工,而是逐步消化现有的员工。其次,企业内部或许就要来优化,美国的大规模的公司已经着手优化现有的程序员了,我认为中国很快也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这必然会对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的。

  朱啸虎表示:或许真正属于偏文科且更具人性的内容的确是存在的。例如对于美的感悟,当前许多人所撰写的文章人工智能的痕迹过于明显,DeepSeek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它所创作的文字的确优美且富有深度,然而其人工智能的痕迹也相当显著,不管论述何种事物,都极易与量子力学、哲学关联起来。所以在朱啸虎看来,日后的模型或许就如同餐厅一般,算法是公开的,算法的参数权重也是公开的,不过训练的语料并不公开,由于语料的不同,最终生成文字的韵味与风格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智能本身并没有差异,但是语言风格会致使最终的结果有所不同。

  我认为人在这当中还是得有一些选择的,要进行审美方面的把控。总不能整天都吃川菜吧,隔个一两天换一种口味,吃一回粤菜,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向。

  这是违背常识的,不少人都认为语言模型会取代文科方面的工作,可实际上呢,最先受一定的影响而失去工作的会是码农,而非文科生。并且,语言模型要逐步的提升,也得有高质量的文字当作语料才行。那为什么大家会觉得DeepSeek写出的文字非常棒呢?这是因为它的文学语料相当厉害,据说这些语料的标签是找北大文科生来打的。

  投中网:就像你提及的有关程序员的情况,事实上许多程序员所做的工作并非仅仅是编程而已,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公司当中,他们还会涉及到对诸多复杂需求的领会以及对接工作。

  朱啸虎表示,你提及的那个岗位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依旧是有存在必要的。这一岗位偏向文科性质,它要求从业者理解人们的需求,并用精准的语言将需求描述给人工智能。也许在短期内这个岗位还不会被取代,毕竟我们也发现有些公司正在开展相关业务,即自动生成各类描述,但可能还需要人工再做修改。人工智能确实极具实力,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日后或许都得需要非常资深的人员对AI生成的内容做审核把关。

  朱啸虎表示:不清楚,真的不清楚。所以在我们看来,蓝领工作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有保障的,毕竟具身智能说实在的还存在比较大差距。我举个例子,我们见到过一个能够帮人按摩的机器人,我可完全不敢去尝试,要是它力气没把控好,用力过猛了,那我可就惨了。我还是更愿意让人来提供按摩服务。这恰恰是人的机遇。

  投中网: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借助所谓的Agent来处理一些事务,不过,有些人会认为很多事并不想让AI代劳。

  朱啸虎提到,就拿购物来说,购物这样的一个过程属于一种体验,这是许多理科男所没办法理解的事情。

  朱啸虎表示,没错,我们的观点一直是与之相反的。我们始终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以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层面切入,去探究需要何种技术。许多创业者或者不少其他的投资人所考虑的是,自己的技术非常炫酷,能应用在啥地方呢?用通俗的话来讲,这就像是拿着榔头去找钉子。

  投中网消息:近期有投资人对自己早年未投资宇树的事情进行反思。其反思的部分缘由是,他们都觉得王兴兴出身平凡,并且表达能力也不太出众,不符合精英的形象特征。您是否有过由于秉持某种人才形象标准而错过投资的类似情况呢?

  朱啸虎表示并非如此,他们过去所有的成功项目大多数都是籍籍无名者,在被投资的时候都没什么名气。以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是这样的情况。二十多年前,当朱啸虎刚刚涉足这个行业时,一位资深的风险投资前辈曾告诉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投资那些已成功过的创业者的二次创业项目。当一个人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就会犯下许多错误,因此成功创业者的二次创业往往很难成功。

  投中网:以往常常提及的错失的案例主角是张一鸣,在错过之后,你是否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偏见呢?

  朱啸虎表示,这确实很困难,说实在的,得与自己达成和解,莫要去改变自身的习惯行为。凭借改变惯性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还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擅长的、稳妥的赛道上吧,不要有赢家通吃的想法。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想去追逐市场热点,有些赛道非常热门,那就让其他人去赚取利益吧,这种钱我们是不会去赚的。只要聚焦于我们熟知的赛道就好,这个赛道已经规模庞大了,我们也已经相当满足了。

  朱啸虎表示:你要是想通这些就可以了,别把对自身的要求定得过高。在自己所熟知、擅长的赛道上去赚钱就好,我们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投中网:您如何觉察企业家特质与精神的转变呢?梁文锋以及王兴兴等人是否代表着一种新型的企业家精神?

  朱啸虎表示,新一代的创业者的确不一样。过去,中国的基础相对薄弱,创业者自身的条件也欠佳。而如今,许多创业者无需再为基本的生活问题发愁,于是就有了去追逐一些更为远大目标的能力。就像梁文锋,他径直去追求AGI,不考量商业化,也不考虑任何世俗之事。在中国,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创业者,只不过大多数人都缺乏这样的条件。

  投中网:不久前金沙江才宣称达成了一项与科勒有关的S交易,这是由你们主导的。S基金的交易向来极难达成,您能否详细说说这个交易是怎样达成的呢?例如,您是如何协调老LP和新LP需求的呢?

  朱啸虎表示,讲真的,S基金做起来着实困难,实际达成交易的情况非常少。因为任何一笔交易都涉及诸多维度,想要同时实现优化是极为不易的。于是我们只着眼于一个维度,那便是让LP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的条件都是可以协商的。将LP的利益最大化,如此一来,我跟原有的LP也好交代,他们会很轻松地批准相关事宜,并且新的LP也会充满信心,毕竟你对老LP极为尊重,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日后也会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投中网:新的有限合伙人(LP)会这样考虑吗?若要让老的有限合伙人(LP)利益实现最大化,那么新的有限合伙人(LP)的短期利益就会遭受损失。

  朱啸虎表示:那可不一定,存在诸多其他的优化角度。尽管老的有限合伙人(LP)的利益得到了放大,不过仍有其他的优化角度可供挖掘,像是模型与算法方面,能够重新将价值弥补回来,但要是同时对多个角度都来优化的话,操作起来就会十分艰难了。

  投中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否属于你们的一种尝试?金沙江未来会促成更多此类的案例吗?

  朱啸虎表示,人民币的数额或许会更多一些,毕竟人民币的延期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而美元则一直在不断往后延期。其一,美元LP(有限合伙人)内部的交易相当活跃。其二,他们也非常明白,只要公司发展良好,每年都往后延期的话,老LP是完全能理解的,就像小红书,已经成立13年了。人民币的延期会更加困难,所以S基金交易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朱啸虎表示:当下起码能够证实,港股是一条畅通的遵循市场化原则的退出途径。于是,我们觉得相比以前,现在退出的确定性要高出许多。

  投中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外界之前有一种解读的角度,是关于你和张予彤之间的纷争的。他们都以为这是一种代际间的冲突,张予彤身为相对年轻的主管合伙人,是希望能有自己的代表性成果的。而你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多的是守成的思维模式,所以在项目上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分歧。你对这种评价是怎么看的呢?

  朱啸虎表示,说实在的,分歧其实是对商业模式的判定,这压根就不是守成或者保守方面的问题。在去年的时候或许能这么讲,可到了今年,他觉得不会再有人这样说了,因为这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去年的时候基础模型非常热门,大家都争着去抢占份额,而如今已无人敢去投资了,这就表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某些投资人热衷于追随市场热点,每家分一点儿份额,而我们更倾向于关注基本面。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所有盈利的项目在投资之时都是无人看好的。小红书的情况之前已经分享过了,投资滴滴的时候亦是如此,我们有个兄弟基金,我提出分给它一半,可它拒绝了。投资饿了么的时候,另一个企业开董事会,我告诉他们我们投资了做外卖的饿了么,结果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我们投资共享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能盈利。投资共享充电宝的时候也遭到了他人的嘲笑。不过后来至少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商业模式都是可行的。共享自行车虽然后续出现了诸多问题,但如今整个行业每天的订单量有五六千万单,像今天这种天气就很适合骑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方面,尽管美团如今可能占据一半的市场占有率,但其余三家公司也都盈利颇丰,都是有规模化利润的公司。

  如同之前所述,我们设定了两个维度,其一是市场共识,其二是商业化的潜能。我们最为担忧的情形便是市场共识高度集中,而商业化的前景却不明朗,大模型在去年就属于最为典型的例子。在这类情形下,我们从未获取过收益。能够盈利的都是那些缺乏市场共识,不过商业化路径十分清晰的情况。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的判断与逻辑从始至终保持一致。

  朱啸虎表示,他的另一位合伙人Richard身处美国硅谷,他们二人的逻辑与风格相同,那就是算数字。为何今年他如此兴奋呢?因为他看到了每月20%的环比增长,所以今年他们的投资速度将会加快,相比去年要忙碌许多。这完全是一种由数字驱动的投资逻辑,并且这类项目通常不需要烧钱,这种逻辑能让他每晚都安然入睡,且睡得很踏实。大多数都是当月投入资金,次月就能回本的项目,着实厉害。

  朱啸虎表示:在O2O那个时期,烧钱的势头太过迅猛了,这是他未曾预料到的。当他投资滴滴的时候,程维对他讲每天两万单就能实现盈利,账目也能算得过来,他认为程维所说的话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只是后来没料到补贴大战会如此激烈,最高的时候要烧掉一两千万,当时他也担忧滴滴后续是否还能获得融资,在那个阶段确实难以入眠。

  不过,AI此次应用比较出色的一点在于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一个仅有十几人或者二十人的团队,便能够达成年化千万美金的收益。在中国和美国都是如此,在千万美金到3000万美金这个区间属于一个平台期,或许仅仅凭借十几二十个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年化1000万美金的收益。要是再逐步发展的话,或许就需要组建销售团队了,要从PLG(产品驱动增长)向一部分的SLG(销售驱动增长)转变,而如何组建以及管理销售团队,这是需要技巧的,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给予CEO助力。越过平台期之后,再次实现加速增长的企业都是很优秀的企业。

  这个人很多牛掰的公司他都没投资,投资的一些还破产的破产,清算的清算[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