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业绩预告显示,受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存货存在减值迹象,按照审慎原则,公司对2024年年末存货进行初步减值测试,2024年累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4500万元至5000万元,预计将减少2024年度总利润约4500万元至5000万元。
业绩预告净利润亏损并不出奇,在A股这样的公司一抓一大把。但问题是,仅仅一个多月前,天邑股份刚宣布高管减持的消息。
时间回到2024年12月17日,天邑股份披露公司实控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天邑股份实控人、董事长李世宏,副董事长李俊画,董事李俊霞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2025年1月9日至2025年4月8日,窗口期不减持),以集中竞价方式各自减持90.34万股公司股份。
同时,公司董事及总经理白云波、副总经理廖敏江也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分别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1.44万股、不超过5250股。
东方财富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底,天邑股份还有2.9万股东,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要知道,2024年5月,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这个管理办法,正是意在解决减持监管面临的明显问题,严厉打击违规减持行为,号称:
此次减持新规也被市场视为A股史上最严、最全面的规则。在文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被严格规范,明确控制股权的人、实际控制人在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可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股份。
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8号,明确对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作出规定。
这不禁令人好奇,如此密集的监管政策之下,天邑股份的高管为何还要顶风减持?
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天邑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50亿元,同比下降27.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3847万元,同比下降68.88%。
单看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965亿元,同比下降36.26%;净利润仅为509.5万元,同比暴跌82.02%。
毛利率也在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天邑股份毛利率为16.20%,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利率更是只有2.65%,较上年同期的6.17%大幅度地下跌3.52个百分点。
再往前看,2024上半年,天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同比下降23.69%;归母净利润3337.97万元,同比下降64.97%。
拉长时间看,自天邑股份2018年上市之后,其业绩就波动明显。2021年和2022年刚走了两年上坡路,2023年又开始滑向低谷。
趋势同样体现在长期资金市场。截至1月23日收盘,天邑股份的股价是14.9元/股,相比当年的高点已经跌去75%。
从市值看,亿牛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天邑股份的历史市值一度高达152亿,如今只剩下40.38亿,缩水了110多亿。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市值缩水这么多,天邑股份的市盈率(TTM)依然高达259倍。
李跃亨的经历非常传奇,1986年之前,他还是个体户,通过支持三线城市建设赚到第一桶金。
1986年,李跃亨创立成都市大邑塑料制品厂,主要生产建用管材。再后来,李跃亨接连进入通讯用热收缩套管、光有源器件、光纤到户产品等,逐渐构筑起一个“天邑系”。
根据天邑股份招股书上记载,1993年之后,李跃亨就涉足建材、制药、房地产、通讯科技、汽车、商贸等多个领域。
在商海纵横多年,李跃亨也积攒了不少财富。早在2003年,中国400富人榜上,李跃亨就以2.6亿元的身家排第345名。天邑股份上市后,2019胡润百富榜上,李跃亨家族又以42亿元财富排名第980位。
从个体户一路干成胡润百富榜亿万富豪,这足够传奇,但李跃亨的野心不止于此。
2021年2月,天邑股份突发公告,天邑股份实控人之一李跃亨收到罚单,涉嫌操纵市场拟罚没2653万元。
根据监督管理的机构披露的信息,李跃亨在2018年10月就开始了操纵市场的行为。他控制了多达14个证券账户进行股票交易,甚至雇佣专门人员在固定场所从事股票交易行为,组建自己的“炒股团队”。
涉及的股票包含“君禾股份”和“菲林格尔”,而且大多数都是炒短线,出手相当凶悍迅猛。
网友调侃,李跃亨明明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偏偏想成为“金融大鳄”。奈何最后晚节不保。
李跃亨被罚后,天邑股份迅速与其撇清了关系,称李跃亨未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也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但实际上,彼时四川天邑集团有限公司为天邑股份的控制股权的人,而李跃亨、李世宏、李俊霞和李俊画合计持有天邑集团100%股权。
而且,李跃亨系后三者的父亲。也就是说,天邑股份是李氏家族的,作为天邑系的创始人,李跃亨依然是灵魂人物。
这两天,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社部、央行、金融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证监会老大又在发布会上透露诸多信号:
不难看到,自2024年9月以来,“稳住股市”慢慢的变成了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之一。说到底,就是要让更多长期资金入场,把A股的池子做大。
回看过去,A股主要是“融资市”,很多企业上市就为了募资,解禁之后就开始各种减持……以至于不少企业“上市即巅峰”,上市之后股价下滑、业绩下滑,最后恨不得把公司卖给股民。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看看美股,2007-2023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累计回购约9.5万亿美元,同期分红总额约6.97万亿美元,IPO和再融资总额约2.17万亿美元。
可以说,美股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自家股票,正是推动美股牛市的主要的因素。如果大家都抢着减持,牛从哪里来?
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人大《证券法》起草小组成员刘纪鹏倒是有过建议:
1、上市公司在分红金额达到IPO募资总额后,大股东才可以进行减持,且分红部分应扣除大股东所得。
3、取消契约式减持中的20%价格实惠,并要求受让方持股满2年后方可上市流通,从而有效遏制大股东利用契约式减持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
说到底,只有把“圈钱市”变为“投资市”和“长期市”,A股才能真正焕发活力。